今年,新疆棉花又迎来了丰收。
日前,新疆顺利完成本年度棉花收获工作,棉花总产量预计500万吨以上,如期完成生产目标任务。
新疆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已连续28年位居全国第一。2022年,新疆棉花总产量占比全国九成以上、世界的五分之一。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这一底气,不仅来自作为全国最大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的强劲生产能力,更源于世界一流的棉花生产技术和不断迭代升级的产业发展体系。
近年来,新疆通过深入实施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生产结构、加快技术推广等多方面发力,棉花生产优势持续巩固。
种植面积减少 品质产量提升
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在棉花生产的“加减法”间不断推进。
“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总产保持稳定,质量持续上升,生产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和农药管理处处长汤义武介绍,今年,新疆进一步优化棉花种植区域布局,引导各地退出低质低效棉田,棉花生产进一步向25个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的主产县集中,兵团植棉团场由103个调减到78个。农业农村部门制定了机采棉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加大南疆机采棉推广力度,示范带动棉花生产由小农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推动棉花生产向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转型。
在土地规模化经营起步较晚的南疆地区,这一调整带来的变化尤为突出。近年来,沙雅县通过“农户+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等模式,打破过去“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方法,改变了棉花生产面貌。该县塔里木乡墩阔坦村村民奥斯曼·米吉提将家里的8亩土地流转给了村里的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管地拿工资,妻子在家发展养殖业,拓宽了收入来源,“操心少了,劳动强度降了,收入反而增加了。”
“大棉田、机械化,效率高。”奥斯曼说,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将各家分散的棉田集中在一起,一家一户的小块地被整合成大条田,机械化生产模式得以推广,棉花采收期比过去缩短十几天,节省了大量人力。
放眼全疆,精量播种、无人机植保、机械化采收……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普遍运用于棉花生产,使现代农业特有的“几何美学”频频在新疆棉田上演。
今年,新疆25个主产县棉花产量占全区棉花总产量90%以上,棉花生产优势突显,品质稳步提升。同时,各主产区积极引进先进机械装备,提升棉花种植、管理、采收机械化程度,指导棉农按照机械化生产要求提高规范化作业能力,加大棉花品质管控力度,为生产提质增效筑牢基础。
特别是棉花进入收获期后,全区共投入近7000台采棉机开展机械化采收工作,棉花机械化采收率由2014年的35%提升至现在的85%以上。经测算,目前新疆机采棉人均管理面积可达200亩以上,管理效率是普通棉花的3倍至5倍。新疆棉花生产呈现出种植面积减少、区域更加集中,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和农机国产化步伐加快,品质和产量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育种周期缩短 生产提质增效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也是新疆棉花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今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16团8连职工郭玉红种植了棉花新品种源棉8号,这是由新疆农科院棉花专家李雪源及其团队于去年培育出的突破性新品种。依托高效的商业育种体系,郭玉红今年就用上了新品种。
“单产提高20公斤左右,品质也很好。”郭玉红说,新品种集早熟、高产、抗虫、优质、适宜机采等性状于一体,配合精准科学的水肥管理,在高产的同时品质也很好。由于棉花品质好,她还可以顺利领到棉花质量补贴,每亩地可再增加近400元收入。
新疆棉花种植区域广阔,环境复杂多样,培育符合新疆气候资源特点的优质棉花品种,对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今年,新疆持续推进棉花品种创新,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密切合作,积极开展联合育种攻关,构建协同高效的“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体系。国家棉花生物育种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在乌鲁木齐揭牌,在全国范围内整合育种创新资源,开展精准育种,缩短研发周期。
全国棉花育种资源向新疆汇聚,显著提高了新疆棉花育种创新的能力。目前,新疆棉花主栽品种以本地自育品种为主导,占90%以上。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制种基地,棉花种子加工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好的品种离不开好的栽培技术。”汤义武介绍,为了让先进适用技术更快直抵生产一线,今年,自治区农业农村部门成立了25个技术服务组,深入25个棉花主产县,蹲点包片一对一开展棉花田管技术服务,先后组织召开多个技术推进现场会,确保棉花田管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棉花产量、品质同步提升。
目前,早密矮膜栽培、高效节水、精量播种、水肥精准调控等先进植棉技术的成功推广,使棉花在新疆干旱荒漠区表现出显著的丰产性和高品质,形成了显著的生产技术优势。新疆棉花单产高于美国、印度等棉花生产大国,棉花平均长度达到29毫米,形成了能够和国际竞争的全球优质棉产能,进一步满足纺织业对高品质棉花的新需求。
加工成本降低 产业活力增加
新疆并不缺少高品质棉花,但由于下游纺织企业需求没有很好传导至上游生产加工环节,棉花品质一致性存在短板,限制了产业发展。
“棉花长度的一致性,是纺纱企业控制成本的关键。”新疆宇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秀梅说,使用质量一致性好的棉花,每吨棉纱可节约300公斤棉花原料。
“精准化的生产加工可以提高品质一致性。”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棉花种植户付卫东说,今年,他与加工企业签订种植合同,采用“一厂一品”模式进行棉花种植加工,达到品质要求的棉花企业会加价收购,每亩地收入能增加150元。
“一厂一品”就是以一个轧花厂为核心,覆盖周边3万至5万亩种植区,实现棉花的单品、单种、单收、单轧,通过精准订单加工,避免不同品种棉花混合轧花,解决棉花品质一致性不足的问题。
“‘一厂一品’加工的皮棉,期货升水比普通棉花高出近一倍。”新疆丰汇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殿虎说,精准对接加工实现了种植户、加工企业、下游纺织企业多方获益。
目前,“一厂一品”模式已经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等地推广。各地共建设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50多个,面积300多万亩,推动新疆棉花“由量向质”转型升级。
优质的原料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以此为基础,新疆对纺织服装产业也做出全局规划,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新疆纺织原料实现了棉花、粘胶纤维和聚酯纤维三足鼎立,为新疆棉花与石油两大资源耦合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新疆加快纺织服装产业聚集高地建设和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创造了条件。”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梁勇说。
目前,新疆纯棉纱产量已占全国三分之一,聚酯纤维制造实现历史性突破。优质原材料吸引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2年,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859亿元,年均同比增长20%。
纺织服装产业链在一笔笔投资中加快延伸。2022年全疆棉花及纺织品服装全产业链产值超2000亿元,棉花就地转化率33%。今年前9月,新疆纱产量172.6万吨、同比增长14.8%;布产量9.26亿米、同比增长41.2%;化纤产量61.9万吨、同比增长18.8%。今年,新疆新增纱锭预计220万锭以上。
(来源:新疆日报)